跨界引流,“苏超”被列入江苏文旅三年行动计划!
今天,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宁详细介绍了文件出台总体考虑、主要内容及特点。省商务厅、交通运输厅、体育局、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分管负责同志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题。

江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两年,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比重10%左右。今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游客消费分别增长10.43%和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持续保持全国第一。钱宁介绍,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立足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新趋势,将丰富多元业态场景、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作为关键点着力点,小切口谋划、下功夫破题,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实际成效,具体包含实施优质产品供给、消费服务扩大、产业空间拓展、经营主体培优、市场环境优化、政策支持保障六大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聚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旅游业产品体系。《行动计划》提出,迭代升级“演出+旅游”“展览+旅游”“影视+旅游”等业态,释放小剧场、音乐会、沉浸式演出等热度。今年暑期,全省热门博物馆的“花式夜游”带动周边夜间消费增长25%。为此,文件提出鼓励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推出夜游项目。同时,进一步丰富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通过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聚焦彰显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围绕发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提出策划“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水韵江苏•风雅德比”创意融合产品,持续打造赛事“第二现场”,放大“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整合的链式效应。围绕用好江苏特色文旅资源,提出梳理挖掘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化符号,开发特色地域文化IP,形成更多具有江苏印记的“爆款”文旅产品,同时,立足我省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海特色优势,开发更多游船游、游艇游、邮轮游等水上休闲旅游线路产品,加快发展“太湖揽胜”水上旅游,努力打造“水韵江苏”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
聚焦空间拓展,推动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文件把“两廊两带两区”建设作为深度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提出建设好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推进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和旅游度假区品牌提升,打造“沉浸城市”“旅游名县”“旅居乡村”全域可游魅力空间。随着现代科技在文旅领域广泛应用,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层出不穷,为此,文件聚焦数字文娱、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提出培育更多VR大空间、导览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场景,推出更多实景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新产品,推动文旅项目的增量转化为吸引游客前往打卡的流量。
聚焦政策创新,形成文化旅游业发展合力。建设现代文旅产业生态圈,需要拿出一批细处着手、实处发力的改革创新之举。比如,文件围绕增强公共服务、综合监管、要素保障“三个能力”,提出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绩效激励等机制,创新发展文旅消费信贷,用好“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文旅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推进文化艺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等。同时,提出健全文旅产业发展省级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明确要求各地和省有关部门把发展文化旅游业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探索务实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发表评论